大傢好!我是更年期,通常出現在45-55歲的女性身上(也有人會提前到40歲或者推遲至60歲),正式學名是圍絕經期,是每位女性在自然衰老過程中繞不開的人生階段。
我的特點很多:比如月經紊亂、潮熱、盜汗、失眠、皮膚感覺異常等以及一些心理癥狀,如激動易怒、焦慮不安、不能自我控制情緒等。
對於我們更年期的粗淺認識,不僅不會帶來問題的緩解,有時候反而會加深親子/夫妻之間的隔閡。
更年期不是病,是自然現象。但是如果不能與我和平相處,卻會真實地給操勞大半生的女性帶來疾病和困擾。為瞭媽媽,今天我們來瞭解一下更年期~
本期科普嘉賓
仇劍崟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部主任,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婦女精神醫學學組副組長。
什麼是更年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
絕經期分為三個階段:
絕經前期、圍絕經期和絕經期後期。
圍絕經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更年期
是指從臨床上開始出現絕經相關癥狀:
如月經周期/血中激素水平變化,
直至最後一次月經後一年的時間。
更年期通常是自然衰老的過程
但是手術(卵巢切除)、放療,
或者藥物(化療藥物、GnRh-a等)影響,
也會帶來更年期現象。
更年期女性的身體發生瞭什麼?
卵巢功能逐漸進入衰退狀態
↓
逐漸停止排卵
↓
月經周期開始變化:
延長/縮短,或者變得不規律。
以上變化存在個體差異,此時體內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升高明顯,但是雌激素水平、孕激素水平還沒有明顯下降,而進入到絕經後期時雌激素、孕激素將顯著下降。
隨著上述生理變化的產生,
有些女性會出現程度不一的
生理癥狀及心理健康狀況,
稱為“圍絕經期綜合征”。
出現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為主的癥狀群:
例如潮熱出汗/感覺異常/心悸/頭痛
疲乏無力/肌肉骨關節痛/失眠/焦躁/抑鬱等,
反正就是渾身說不出來的難受。
更年期為什麼會抑鬱?
1、內部原因
從內分泌角度來說,
女性的身體由於卵巢功能衰退,
原本卵巢對腦垂體反饋機制消失,
使丘腦下部、腦垂體和卵巢之間
原來的平衡關系發生改變,
產生丘腦下部和腦垂體功能亢進的現象。
表現為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
可達原來水平的20- 40倍。
這些內分泌環境的變化,
導致腦內β-內啡肽及5-羥色胺水平異常,
從而使精神、情緒變化失調。
2、外部原因
更年期的女性
正在經歷一個天翻地覆的變化:
缺乏雌激素,
慢性疼痛增加/身材走樣/皺紋加重
清醒地感受著衰老蔓延,卻無能為力。
同時,很多職業女性面臨退休,
孩子離傢上學/工作,
夫妻關系重新成為核心關系等,
生活模式上的改變……
這些變化和挑戰,
都可能會導致女性
更容易出現抑鬱相關的情緒。
當然,更年期≠抑鬱,
很多女性,面對更年期的挑釁,
也能風平浪靜、有驚無險地度過。
但是,還有很多人,
在和更年期狹路相逢的時候,
被傷害得措手不及、落花流水。
尤其是圍絕經期抑鬱癥,
通常需要正規治療才能緩解。
怎樣確診更年期抑鬱癥?
一般所指的更年期抑鬱
通常表現為情緒低落、愉悅感缺失、
興趣減退伴有焦慮、緊張。
大多數患者合並失眠、軀體不適
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如潮熱出汗/皮膚蟻走感/骨骼肌肉疼痛/尿頻尿急/心悸)
嚴重者可能出現明顯絕望感,
甚至非常消極的觀念及行為。
如果上述的這些情況持續瞭兩周
甚至更長的時間
並且對生活、工作
人際關系等方面造成明顯影響
必須考慮是否得瞭更年期抑鬱。
抑鬱癥的確診,
需要專業精神科醫生通過精神檢查
及輔助相關的心理評估工具綜合診斷。
同時也需要完善必要的體檢
輔助檢查幫助鑒別診斷。
因為,並不是所有的抑鬱癥患者
都會出現典型的癥狀。
有些患者可能出現“微笑性抑鬱”,
研究認為可能與患者性格有關,
如:不輕易在他人面前表現出脆弱,
或者過分擔心自己拖累別人。
抑鬱癥患者及傢庭要註意什麼?
如果意識到自己可能患抑鬱癥,
最應該去精神專科醫院
或綜合醫院心理門診就診,
讓醫生幫助你評估目前的狀態,
並且給予專業的治療建議,
越早進行專業幹預越好。
作為更年期抑鬱癥患者的傢人
首先應該瞭解:
抑鬱癥是可以治療的一種疾病,
積極鼓勵和陪同患者求治。
其次應該盡量減少患者的精神壓力,
創造支持性的傢庭氛圍。
當患者需要的時候,
給予其充分又及時的幫助。
這個看起來歇斯底裡/喜怒無常的媽媽
也曾經是那個溫柔可人的少女,
歲月帶給媽媽的傷害,
讓我們用更加深刻的愛去融化。
更年期抑鬱癥怎麼治療?
圍絕經期抑鬱障礙的治療
和其它階段抑鬱癥治療一樣,
通常首選藥物治療。
當患者抑鬱存在明顯社會心理時,
可考慮單用或合並心理治療。
(如認知行為治療/精神動力性治療/人際治療/傢庭或伴侶治療)
選擇何種方式幹預
取決於疾病的全面評估。
大部分的女性通過治療癥狀都能得到控制,
擺脫更年期的折磨,
進入人生下一站的精彩
常見問題和誤區Q&A
Q:
是不是感覺抑鬱好瞭就可以不吃藥?
A:
不建議這麼做。抑鬱癥的治療需要足夠的時間,總的治療時間大概需要1-2年。當然具體的治療療程還是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性,需要定期到醫院復診。對於復發或者多次復發的抑鬱癥患者,服藥時間會更長,有人可能需要終身服藥。
Q:
抑鬱癥是不是好瞭就永遠不會復發瞭?
A:
不是的。抑鬱癥是一種發作性的疾病,同時也是一種容易復發的疾病,有不少的患者會反復發作。
Q:
是不是睡好覺瞭抑鬱就自然好瞭?
A:
很多人出現抑鬱癥後都會伴有失眠癥狀,或者睡眠不好,但是實際上對於抑鬱癥患者來說,睡眠問題隻是眾多抑鬱癥狀之一。
如果抑鬱的核心癥狀,也就是抑鬱情緒不能得到緩解,隻是服用一些安眠藥,並不能達到改善睡眠的作用。
相反,如果抑鬱癥得到正確的治療,失眠問題往往會自然緩解,大多數抑鬱癥患者不需要長期服用安眠藥物。
Q:
吃藥是不是有很多副作用?中藥是不是比西藥好?
A: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抗抑鬱藥物種類繁多,醫生會根據不同的臨床癥狀特點選用不同的藥物,因此即使都是抑鬱癥,也可能使用不同的用藥方案。
而不同的藥物均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反胃等,還有頭暈、嗜睡等神經系統癥狀,但是這些反應多出現在用藥初期或者增加藥物劑量的時候,一般不超過一周。
總體來說,目前常用的抗抑鬱藥物安全性較高,極少出現對身體重要臟器的損害,如心臟、肝臟、腎臟、神經系統等。
目前常用的抗抑鬱藥物以西藥為主,並沒有臨床循證證據表明中藥的療效及安全性高於西藥。
Q:
抗抑鬱藥物有沒有依賴性?
A:
沒有。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具有依賴性的藥物主要是鎮靜催眠類藥物,例如常說的“安定類”藥物。
但是在臨床上也會有一些患者反映自己好像停藥沒多久癥狀就反復瞭,這種情況的出現,首先可能是用藥不規范導致的,何時減藥和停藥需要按照醫生的醫囑而不是自己認為好瞭就停藥,用藥時間不足非常容易導致癥狀反復。
另一方面,抑鬱癥本來就是一種復發性的疾病,會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復發,而不僅僅是因為停藥。
Q:
圍絕經期綜合征和圍絕經期抑鬱癥是不是一回事?
A:
圍絕經期綜合征和圍絕經期抑鬱癥存在一些癥狀的重疊,所以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回事兒,其實不然。
圍絕經期綜合征會有更多的軀體癥狀出現,這些患者往往會去綜合醫院就診,但是這些並不是圍絕經期抑鬱癥的患者都會出現的。
圍絕經期抑鬱癥的核心癥狀是情緒低落、愉悅感缺失、動力缺乏等,當然很多的圍絕經期抑鬱癥患者會伴有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表現。
總體來說,圍絕經期綜合征更常見,程度較輕,更可能自愈。而圍絕經期抑鬱癥則更重,更可能影響社會功能,通常需要治療才能緩解。
Q:
抗抑鬱藥物是不是有激素,容易長胖?
A:
不是的,抗抑鬱藥物不含有激素類物質。
但是的確有一部分患者在服用藥物之後有較為明顯的體重增加現象,而另一些患者則不出現。
首先應該考慮某些藥物可能會有一定的促進食欲的作用,因此患者會因為進食比以前多而出現體重增加。
其次,體重增加的因素還可能與患者疾病癥狀本身的緩解有關,如果因為患者出現消瘦表現,在疾病癥狀緩解後,患者得以正常飲食、規律作息並且情緒放松,體重自然有所增加。
Q:
抑鬱癥是不是會遺傳?
A:
從生物遺傳學角度來說,抑鬱癥的確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但是,子代是否患抑鬱癥並非完全取決於遺傳因素,即並非100%患病。
因為抑鬱癥的發生還受到很多的社會、心理因素共同影響,因此不必過於擔心。
同時,對於患有抑鬱癥的女性朋友來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希望減輕對下一代的影響,更需要做的是盡可能通過治療控制癥狀,避免或者減少病情的反復發作。
Q:
抑鬱癥會傳染嗎?
A:
抑鬱癥不是傳染病,不會傳染。但是和抑鬱癥患者交往難免有時會感覺無力。
作為抑鬱癥患者的朋友,最不要做的就是跟患者說“沒事的,這不是什麼大事,你不要想太多”,而是應該說“我知道你很難過,我願意陪伴你度過這個艱難的時期,你如果有什麼想說的我隨時願意聽”。讓患者感覺到無論什麼情況下,你都會願意支持她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本身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承受太多的負面情緒,而又很擔心你的朋友,應該鼓勵其求助專業人員。
總結
更年期是每一個人的“正常過程”,女性因為雌激素原因,比男性的反應更明顯一些。
面對更年期,要減少不必要的緊張,同時也需要知道如何應對:如適當增加肢體運動可以減少身體不適感覺;多與同齡人交流,可以相互支持和學習,保持或者培養一些個人愛好,可以舒緩情緒。
如果真的達到瞭疾病程度,請盡早求助於專業醫生接受專業的指導。越早幹預,傷害越小。
祝每位媽媽都健康美麗